西南交通大学   | English   | 高速铁路地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综合管理系统   | SWJTU-OSU合作办学项目

胡卸文教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

  作者:     日期:2015-10-26   点击数:  
 

由教育部高校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51019在同济大学召开,教指委委员、我校胡卸文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除开展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工作总结和各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外,重点讨论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共享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唐辉明教授做了教指会工作报告,他就国内地质类专业与学科分布、教指委工作任务、工作计划以及所开展的工作做了全面介绍。来自同济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地质类专业负责人介绍了所在学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体会,其中西北大学重点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该基地基地利用西北大学的地理优势,全面开展教学创新性改革,实现了中外联合实习,研究生暑期学校,青年教师野外培训、高校间的联合实习等。

与会委员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剖:1)地质类专业(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又趋艰难,主要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地质找矿工作的任务形势所致。2)地质类专业与国际接轨仍有差距。3)学科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由于各大学学科和科研评价体系、大学排名、大学职称和分级指标、奖励机制等指挥棒,很多年轻老师专注于写SCI论文、而不重视本科教学,因此不要让地质类专业成SCI专业。4)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下降,名教授上台讲课比例低;启发式教育不足;过度强化技术,忽略了文化。5)实践教学薄弱。6)教材建设总体滞后。

关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各高校大致分为地质基础、地质构造、以及专业特色的基地等三个类别,但应相互之间应多交流,并对外开放共享,不单兵作战。要加强基地的顶层设计,首先应作相关考察,分地区分类型建设,并积极争取基地建设的经费,例如可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或者通过学校自筹经费。基地内涵的建设应放在首位,重点抓住内容、基础的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与会代表合影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专业组讨论

 

Baidu
sogou